随着业务向头部企业集中,相关企业的规模、竞争力、影响力等日益扩大,国内企业有了与国际航空货运巨头一较高下的资本,这固然可喜。只不过,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背后,二线企业生存状况或将更加艰难。
国际市场危机四伏
然而,这些热闹的场面仅仅只是巨头们的专属,部分企业运营状况却不尽人意。
随着业务向头部企业集中,相关企业的规模、竞争力、影响力等日益扩大,国内企业有了与国际航空货运巨头一较高下的资本,这固然可喜。只不过,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背后,二线企业生存状况或将更加艰难。
在今年11月,有媒体报道称,友和道通航空多架全货机已经停飞,多个业务板块的员工已经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,公司正在与多方洽谈融资和重组。事实上,早在今年上半年,友和道通深圳运行基地就停止了航班任务,机务等员工被要求从5月中旬开始放假。
与顺丰、中国邮政、圆通旗下的航空货运业务相比,友和道通航空并没有稳定的货源,货源上更多倚重包机客户开通货运航线,货源收到了极大限制。
此外,尽管随着电商物流的日益红火,货运包机业务进入红利期,今年双11期间,菜鸟网络承包一家航空公司送快递,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包机行动,但友和道通航空却很难抓住机遇。友和道通航空缺乏像顺丰、中国邮政、圆通这样的全流程服务能力,在空运、陆运的全流程衔接上,没有突出优势。
同时,国际航空货运市场持续低迷,运营国际货运业务的国内企业受到重击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(IATA)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9年9月,全球航空货运需求(按照货运吨公里计算)同比下降4.5%。另外,全球航空货运量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,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货运量连续下降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。
而友和道通航空机队多为适合运行欧美远程航线的大型货机,其航线均为国际航线,市场萎靡之下,友和道通货机停飞也就不足为奇。
更重要的是,航空货运市场供大于求,免不了出现“价格战”的影子,压低货运价格,而友和道通旗下全货机执飞的洲际远程货运航线还要与UPS等实力强劲的国外综合物流商竞争,其经营压力可想而知。
而友和道通的困境,也暴露出国内相关企业在国际航空货运市场上的尴尬处境。
整体来看,目前我国航空货运企业仍然缺乏自主运营的全球货运网络。即使是领跑者顺丰航空,也刚刚涉足欧洲市场,距离建立网格式的全国运力网,实现多国互发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而世界航空货运三大巨头——UPS(联合包裹)、FedEx(联邦快递)和DHL(敦豪速递)在拥有较完善的国际市场的同时,也早已布局中国市场,急剧了行业竞争,成为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出海的强大阻力。
亚马逊近日宣布,再租赁15架波音737-800全货机,预计到2021年其专用航空货运网络中将有70架飞机。相比于UPS等国际巨头,亚马逊航空物流业务可谓是“半路出家”,即使如此,也足以给国内相关企业造成较大威胁。
值得注意的是,保持一定规模的航空机队,无论是机场、货机等基础设施的维护维修费用,还是人力成本,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。市场不景气以及各种因素导致航空货运企业营收受挫,流动资金减少,而投入居高不下,自然难以为继。
综合来看,尽管航空货运以不到全球贸易的1%重量实现了全球贸易价值的35%,但其仍然只是物流的其中一个环节。而那些“玩的溜”的航空货运头部玩家们,无不具备强大且完善的物流服务链条。深陷困境的入局者们不妨好好想想,除了那几架货机之外,自己究竟还缺点什么。